找到相关内容270篇,用时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解惑录一(耕云先生)

    感同身受的同感,这都是修行人的动力。所有大科学家、大文学家,都有炽燃的热情,一个意志消沉、感情冷漠的人,不可能成为天才,修行也不可能会成功。   一个接触正法想哭的人,他的悲心很重,修行会有成就...有感同身受的同感。因此我说这种情况是好现象。我们切记,不要忽略了"悲智双运"才是菩萨行,要付出心力,要坚持到底,如果自己没有办法支配自己,就会自己惩罚自己而活在无奈之中了。 返回   如何突破...

    耕云先生

    |安祥禅|耕云|禅宗|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11/20074219314.html
  • 安住在弥陀大愿之海

    自己。于是有了这个同体感,也生起了欢喜光,慈悲的心,慈悲对治瞋恨,有慈悲感同身受,他内心就充满欢喜。我们每个众生都有无明,暗冥的内心都像一个黑箱,黑漆漆的箱子,都不知道里面是些什么东西。于是阿弥陀佛...

    大安法师讲

    |净土宗|念佛|往生|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2/09385120784.html
  • 汶川地震全程回顾 举国救灾八大启示

    争中,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不仅再次成为学术知识界、思想理论界的热点话题,而且感同身受的广大军民,对它的认识也在升华和飞跃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家利益观,在抗震救灾中显示惊人凝聚力。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社...

    佚名

    |救灾|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6/08243325278.html
  • 慧律法师语录精华全集(五)

    爱别人,是要朝着使「自我」愈变愈小的方向去做。   1913. 内心拥有愈多慈爱,「自我」就会愈微弱;「自我」愈是消除,内心就会显露出更多的爱。   1914. 「悲」是去融入、去感同身受。 ...

    慧律法师

    |慧律法语|格言|法语|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7/09224137633.html
  • 大势至圆通章释义

    感同身受,悉知悉见,常思济度拯拔,即使谤佛谤法的极恶之人,佛对他们也视同一子,不舍悲心,释迦牟尼佛即说:“毁谤正法及一阐提(断尽善根的极恶之人),或有杀生乃至邪见,及故犯禁(戒),我于是等...

    陈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3590038932.html
  • 佛教与科学

    而言,在骨子里就习惯了对科学的肯定,毫不犹豫就会断定它描述的东西一定是真的,也就是说科学是真理的观念在现时代一般老百姓的观念中是根深蒂固的。因为他们感同身受地体会到科学是最有用的、最有效的、最具威力的...

    慈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3594038981.html
  • 佛教生命伦理学之研究方法论

    生命科学研究所与生物多样性研究所演讲时,在座的一位学生提出来的问题。]笔者的回答是这样的:  (一)道德关怀出自感同身受的情怀。就你素朴的情感而言,掰断一片菜叶与掰断一只鸡脖子,难道你的感受相同吗?  (...

    昭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03839327.html
  • 佛教文化与唐前小说

    能造成身临其境、真切自然、感同身受的审美效果。这种叙事艺术影响深远,见诸历代小说,至《水浒传》、《红楼梦》则已绚烂至极,其武松醉打蒋门神,林黛玉、刘姥姥进荣国府,便是这种叙事艺术的典范之作。  南朝...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02540049.html
  • 圆出世智 导世间行 培人天福 归极乐乡——读印光法师文钞

    病之药与忌,缔了无余。而于世人身心之病,感同身受,故于医理医德,竭力弘扬,以拯救世人于水深火热之中,“颇欲世人咸皆无病”。   师言“圣人致治于未乱,保身于未病”,而众生生死为第一大病,一切身心等病,...

    颜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91641450.html
  • 倓虚大师自述:影尘回忆录(下册)E

    一次读的时候,使我惭愧万分!含泪欲涕。(说时流泪)觉得在操行方面,后人实在不如古人。如果后来人看了这部书不受感动的,那是他没有道心。如果道心具足的话,他一定感同身受,自己惭愧的难过!大家有功夫时,可以把...

    倓虚大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20242810.html